被认为是未来最重要前沿科技之一的脑科学,如何做到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作出自己的回答。
近日,秦汉新城与西北大学、长安汇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建西部脑科学产业平台(详情请点击:签约!)。这一消息在备受业界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追问:一批大健康领域重点项目、优质企业在这里落地建设、集聚发展,秦汉新城,凭什么?
当大健康产业站上黄金风口
秦汉新城如何布局?
人类为何拥有意识?思维的本质是什么?记忆如何储存与恢复……这样的脑科学,是不是很“硬科幻”?
秦汉新城与西北大学、长安汇通投资合作共建的西部脑科学产业平台,计划通过设立研究中心、专项基金和人才培养机制,,导入入西北大学顶尖脑科学成果,打造标杆性产业孵化器及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推动脑科学领域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
这是2025年迈入下半程后,秦汉新城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最新动作。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9万亿元。市场需求加上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2025年,大健康产业迎来真正爆发期。风口之上,将大健康产业作为主要“赛道”之一的秦汉新城,如何构筑竞争新优势?
工业立城,产业强城。进入2025年,秦汉新城全面开启“二次创业”,在详细梳理产业资源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持续提升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为目的,重点打造4大城市“样板区”(详情请点击:110个项目!这四大片区要“硬核”起飞!),大健康先进制造产业片区成为重点板块之一。
根据最新印发的《《秦汉新城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大健康先进制造产业片区将以“一园四区+拓展区”总体规划协同发展:
围绕总规划面积13.72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秦汉大健康产业园,南区(专业医疗创新服务区)、西区(大健康成果转化示范区)、东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中区(产城融合配套发展区)和拓展区各骋所长、摆脱同质、协同推进,加快激活区域产业聚变效应。
“以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西安万洋众创城等为龙头牵引,瞄准医疗服务及器械耗材、体外诊断、检验检测等产业链方向,加大优质企业项目招引落地和全要素服务保障力度,补链打通堵点,强链助推升级,做强企业有收益、产业有发展、人才能创新的产业发展良性生态。”秦汉新城大健康产业园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
基于“抢位+错位+定点突破”的“新打法”,秦汉大健康产业定下近期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7年,引进行业100强链主企业投资项目不少于5个,落地重点产业链项目不少于20个,通过龙头链主引领建链、优质项目卡位入链、创新平台协同强链,打造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医疗与健康服务3大产业方向10条细分产业链,形成“产、学、研、医、金”“五位一体”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整体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到2029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80亿元。
产业聚集效应形成
如何向更深层次协同发展进化?
80亿元的“五年目标”如何实现?“协同发展”成为关键词。
依托“一园四区+拓展区”,秦汉新城大手笔整合区内重点项目、平台、企业等优势资源,围绕健康医疗、分子诊断、干细胞前沿技术、高端康养、尖端医疗器械、动物医学等产业方向,全面构建起医、产、研融合发展新格局。
目前,秦汉新城已聚集大健康领域企业500余家,其中重点产业链企业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规上企业10家。
仅今年以来,就有达硕实验动物西北区域中心、陕西歆智质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仁康药业集团(西安)大健康全产业链基地等多家企业、多个项目签约入驻、落地开建。
那么,不同企业、项目之间,怎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扎堆”走向“共生”?如何打破“孤岛效应”,形成“热带雨林”生态?在强化顶层设计和空间布局的同时,秦汉新城还从载体搭建等层面着笔。
今年5月,秦汉新城与陕西省人民医院签署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省人民医院秦汉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概念验证中心、公共实验共享平台。“这3个载体,主要为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验证服务。”陕西省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前,秦汉新城已搭建陕西医工产业联盟、秦创原总窗口大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西咸新区医疗器械审批服务分中心、西安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创新中心等多个平台,全方位推动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其中,陕西医工产业联盟整合高校医院、研究院所、投资机构、企业、协会等多领域资源,建立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医工产业智囊团、医工成果转化专属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等载体,打通连接各方的桥梁和纽带,保障研发、资金、实验、市场、人才等产业链各环节快速响应。目前,联盟已聚集企业近40家。
全省首个干细胞临床转化平台西咸新区干细胞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国家干细胞资源库陕西唯一合作单位西安初源赛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搭建,目前已吸引12家产业链企业聚集。
今年5月落地的秦创原·秦汉非临床模式动物实验一站式中试基地,为生命大健康、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企业提供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一站式中试平台,由秦汉新城与达硕生物合作共建。
共建、共生、共创、共享,依托这些特色平台,通过“招大引优”与“育苗培优”双轮驱动,秦汉大健康构建起“大树”与“幼苗”繁茂共生的产业生态。
踏浪大健康产业蓝海
如何拆掉“围墙”合力抢滩?
长安汇通集团旗下的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新质生产力壮大夯实金融基底。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长安汇通的子公司,7月22日与空军军医大学40多位专家学者交流座谈,讲解已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共同探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成果转化路径。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助力高校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小试、从中试验证走向市场、服务社会,推动研发科技创新,加速科研应用实践。
3月底,西安交通大学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考察了秦汉新城大健康产业发展状况。西咸新区予果微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绿春认为,政府部门是科研项目落地转化的“幕后推手”,秦汉新城务实的产业政策和高孵化能力园区平台,是研发“动”能成功转化为产业“势”能的关键。
……
高校企业密集考察,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印证了秦汉新城在大健康领域的比较优势。
那么,在大健康产业爆发增长的当下,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如何拧成一股绳,从而抢占发展先机?
在秦汉新城,行业主管部门作为“群主”,将园区、企业、高校、医院、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拉入群中,合力抢滩大健康产业发展赛道。
政策抓手层面,秦汉新城通过施行《关于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集群
进一步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举措,全方位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其中,涉及医药项目建设、新药仿制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等领域的12条扶持政策,以真金白银为辖区企业发展助力。
最新印发的秦汉新城大健康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聚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等产业链,通过重点项目、链主企业牵引带动,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实现“项目同圈”“产业同圈”,推动产业规模能级跃升。
特色平台加持,政策精准赋能,填平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鸿沟,拓宽了企业发展边界。
随着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全面运行,空军军医大学和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整体搬迁,医教产研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任督二脉”得以打通,秦汉新城大健康产业“串珠成链”的发展新势能正在形成。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是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正发挥其医疗救治、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优势,融入新城大健康产业发展。
空军军医大学是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将发挥其在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优势,统筹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一体化发展,提升关键核心领域和前沿引领技术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属地化深度融合,成为秦汉新城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
秦汉新城还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力。
比如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大健康产业发展人才培训基地,向园区企业定向输送复合型人才。同时,秦汉新城将依托交大科研优势,积极推动手术机器人、基因检测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通过“学科链-产业链”深度耦合,构建覆盖基因治疗、数字疗法等新兴领域产业矩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正在构建一座没有围墙的“产业大学”。
产业空间+协同创新+人才引育+政策支持,在这片大健康产业热土上,多主体协同、资源高效配置,技术、人才、资本自然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加速构建,百亿级产业集群正从蓝图写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