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娃在沣河金湾搭个帐篷,环境好、空气清新,露营特别舒服。”家住能源金贸区的王女士的惬意体验,正是西咸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每逢周末,沣河金湾的草坪上便撑起座座帐篷,市民们伴着河风休憩聊天,共享生态改善的成果。
作为全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行区,西咸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主线,以“科学精准、主动帮扶、便民利企”为指导思想,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
2025年上半年,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低至4.615,达到新区成立以来最优水平;优良天数116天,同比增加7天,新区的蓝天已成为市民朋友圈里的“常客”。
源头控污
减污降碳出实招
“以往喷漆时气味呛人,现在换了水性漆,味道改善了很多。”沣东新城某汽修企业喷漆工王师傅的切身感受,道出了新区治污攻坚的实效。近年来,西咸新区大力推动辖区193家涉喷涂汽修企业全面完成“油改水”改造,采用环保的水性涂料替代传统油漆后,挥发性有机物逸散量减少60%以上。
从行业整治到能源革新,治污攻坚在西咸新区全面发力。截至目前,辖区内470.7蒸吨燃气锅炉完成超低氮改造,氮氧化物排放下降40%;淘汰15家企业光氧设施,彻底消除潜在的二次污染风险。
在生物质利用方面,西咸新区探索“秸秆变菇”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降碳增收双赢。“1吨生物质干料能减少1.5吨碳排放。”窑店街道食用菌示范基地负责人程雨说,基地用800吨秸秆果枝制成基料种植赤松茸,既防止焚烧污染,又实现变废为宝。与此同时,太平镇试点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收储点”,搭建起了秸秆从田间到利用终端的高效转化桥梁,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结构优化
绿色转型加速度
西咸新区全力挖掘减排潜力,通过能源清洁化替代、产业绿色化升级、交通电动化转型等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扩容空间。
“房顶装了光伏板,发电自家能用,卖给电网一年还能赚5000多块。”说起自家屋顶安装的光伏屋顶,正阳街道怡魏村村民怡志辉难掩喜悦,这是西咸新区推广清洁能源的生动缩影——正阳街道怡魏村、窑店街道三义村的2个“光伏+”项目已顺利并网,39户农户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红利。此外,新区探索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目前覆盖面积达172万平方米,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产业与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同样成效显著:6家企业完成退城搬迁;406辆老旧柴油货车被淘汰,国六及新能源商砼车、渣土车替代率达99%;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92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实现全部电动化,全域产业升级正稳步推进。
服务升级
共治共享有温度
日前,空港新城创新推出“环保服务直通卡”,卡面标注着团队成员的手机号码,扫描二维码还能查询污染防治、环保审批和执法检查等信息。这张卡既是企业的“环保小助手”,也是群众投诉反馈的“快速直通车”。家住空港新城的胡女士说:“通过这张卡能直接联系到负责人,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
不仅如此,西咸新区还通过“专家团”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新区生态环境局邀请专家上门提供“一对一”帮扶,累计创建A、B级和绩效引领性企业21家,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升级成引领性企业后,重污染天气也能持续生产,节省了经济成本,提升了环境效益。”西安南玻节能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今年7月,该企业在新区帮扶下,获批全市首例玻璃后加工引领性企业。
针对重点项目,新区开展驻点指导做好“绿色保障”。西咸新区生态环境局(沣西)工作部结合西兴高速改扩建沣西段施工工序,安排专人按工序驻点指导,确保大气管控措施
“第一时间”直达现场,指导施工单位科学施工,实现环保与进度两不误。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挖企业绿色潜力,加强企业培育,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用实打实的举措让天空更蓝、河水更清,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