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疑似官方文件爆出浐灞与港务区合并,随之消息疯传......
今日,公众号"西安国际港务区”已正式更名为“西安浐灞国际港”,这意味着两区合并已正式官宣!


图片截取自公众号“西安浐灞国际港”
两区发展现状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东北部,2004年成立,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截至2023年上半年,辖区常住人口55.94万人。2023年上半年生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24亿元,增速3%。
近几年,浐灞生态环境有目共睹,依托于稀缺的水景资源,沿河两岸催生出众多豪宅项目,房价攀升几乎成为西安天花板,销售也都非常喜人。
不过,纵观整个区域,浐灞的新房市场的分化还是比较大,既有1.3万/㎡左右的刚需盘,又有4万+/㎡的河景豪宅。然而,受制于南北狭长的地理区域属性,浐灞南北两端很难形成核心区,加之近几年发展放缓,相比港务,除了生态优势,很难吸引更多置业者落居于此。
西安国际港务区于2010年11月4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是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所在地,位于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规划控制区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89.89平方公里。
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公布,辖区常住人口13.59万人。2022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速度累计完成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累计完成11%,服务业增加值速度累计完成1.2%。
因为全运会的带动,港务区成为近几年西安最大的“工地”,举全市之力,快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作为西安新房供应主力,以肉眼可见的兑现速度吸引大批品牌房企、购房者争相涌入。
短短几年,区域地价、房价均实现跨越式上升,从主城曾经的“刚需乐园”逐渐向高端改善迈进。
目前,港务区的楼面价高达8804元/㎡,新房普遍1.8万+/㎡。产品方面,也由最开始面向刚需的高层、中小户型,发展到现在第四代住宅、大户型、大平层、洋房等为主流的改善产品。
合并后会怎样?
从文件上看,合并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整合优化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构建精简高效的组织体系,推动国际港务区与浐灞生态区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调整的主要任务:
①统筹合并管理机构,整合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整合后简称西安浐灞国际港。
②实行一套机构、一个班子、一体化管理。
③统筹合并工作机构设置,包括管理服务机构和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的调整。
④统筹人员工作力量,核定总控制数,调配到内设机构和管理服务机构。
组织实施:
①成立专班,由市委常委领导,负责改革工作。
②细化工作进度,按照方案有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③稳妥有序推进,遵循“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则,确保改革与发展的稳定关系。
④严明纪律规矩,从严控制干部提拔和调整,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浐灞和港务合并的最大目的在于经济发展和产业整合,可以看作做大“陆港”的一种强强联合。特别是,国际港务区从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落地,到招商引资、房企进驻等,都有很不错的经验和积累,尤其是五大名校+的成功经验,如果在更大范围内普及,也将让更多人受益。
对于老百姓来说,更关心的是区域合并对于未来房价是否会带来额外的增值空间?
其实,两区合并带来的优势,更多是优化管理和减少内耗。合并后,肯定也会有新的规划和布局,这意味着将得到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和产业资源倾斜,这对区域发展将带来直接利好,房地产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将直接受到刺激。
不过,在当前整个楼市背景下,购房者心态已经“佛系”,再随着地价上涨带动的房价已经不在低位,未来房价再上浮的空间或许并不会如大家预期的那样明显。